![]() 廣州市南沙區(資料圖) 王堅 攝
中新網廣州8月30日電 題:廣州南沙推進數字經濟建設 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作者 王堅 余麗穎 在廣州南沙香江國際科創中心14樓,廣州通則康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廳內,由該企業設計研發的FWA CPE產品被陳列在最顯眼的位置。 FWA CPE是一種固定無線寬帶接入設備,是一種將高速4G或者5G信號轉換成WiFi信號的設備,可支持同時上網的移動終端數量也較多。CPE可大量應用于農村,城鎮,醫院,單位,工廠,小區等無線網絡接入,能節省鋪設有線網絡的費用,它們個頭不大、外觀簡潔,去年出貨量達到400萬臺,讓這家注冊不過兩年多的南沙科技企業搶下約12%的全球市場份額。 通則康威的快速落地、成長,背后是南沙區推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的努力。近年來,廣州南沙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大力推進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數字技術研發應用,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從打造“城市大腦”平臺、推進部署國際IPv6根服務器,到建設“數字政府”,著力發展人工智能、下一代通信、區塊鏈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數字南沙的圖景正在徐徐鋪開。 推進IPv6部署,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布局 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布局。當前,南沙區正加快布局建設一批5G網絡、物聯網、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依托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中心部署運營的國際IPv6根服務器,是南沙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使用境外IPv6根服務器,數據傳輸的往返時延大概在幾百毫秒,如果是本地的根服務器,服務覆蓋區域內時延將大幅降低,有效提高解析效率!痹搫撔轮行臉I務拓展總監蔣偉民介紹,“這會帶來更好的互聯網體驗,安全性也會更好! IPv6即互聯網協議第六版,相較于IPv4擁有更廣闊的地址空間,可支撐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快速發展。創新中心在南沙建設的全球IPv6測試中心廣州實驗室,目前正在開展基于IPv6互聯網的國際第三方測試認證業務,測試智能機器人、網絡攝像頭、手機APP等各類硬軟件是否支持接入IPv6,以推動全球網絡互聯互通建設。 南沙區同時正在探索推動數據要素跨境流動,推進澳科大及大灣區科研專網、香港科技大學科研專線建設。其中前者將采用IPv6單棧及IPv6地址編碼等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實現分布式校區間的組網互聯,現已基本完成基礎設施、技術方案與相關規則落地創新的準備工作。 由云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內首個人機協同開放平臺,是南沙區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布局中的另一個范例。該平臺通過建設“一平臺、一中心、一底座、多場景”,為南沙海關創新開展“AI+AR”智慧監管、南沙政務服務大廳實現人臉識別技術與政務服務的深度融合等提供支持。 建設“數字政府”,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落地 隨著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南沙加速落地應用,融入政務服務、城市治理、交通、教育、醫療等場景。 以“數字政府”建設為例,南沙區持續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實現智慧政務應用持續拓展,目前涉及36個部門共計1861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了全流程網上辦理,其中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96%以上“辦事不用跑”。 而依托區塊鏈技術,南沙區正在推進“無證明自貿區”改革,建設南沙區塊鏈查詢核驗服務平臺,將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于證明事項查詢核驗。目前南沙已公布了四批證明事項減免清單,累計減免了21個部門的330項證明事項。 南沙“城市大腦”平臺的構建應用則助力南沙城市數字治理邁上新臺階。這個智慧城市綜合管理平臺以數據為核心驅動城市精細化治理,打通了區內20多個重要業務系統和廣州市數據中心,實現了政務、互聯網數據的匯聚和融合,目前該平臺結構化政務數據超過12.8億條,接入超過8萬個物聯網設備。 正基于此,2020年初,南沙區得以快速上線全市首個區級疫情防控指揮系統,為疫情研判分析、復工復產、資源調配提供重要支撐。 近年來,南沙也在智慧交通領域持續發力,全域開放智能網聯測試道路,推進自動駕駛測試和試運營、智能路網改造等,力爭打造國家級自動駕駛及智慧交通示范區。其中,正在建設的南沙港區四期工程綜合運用5G、人工智能、北斗導航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將打造成智慧港口新標桿。(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