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東新聞12月9日電 (梁盛 高干)記者9日從廣東信宜市宣傳部門了解到,自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該市以黨史學習教育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合作,共同打造全省首個縣級環境治理智慧模式,切實做到科學治理、精準治理、依法治理。 據介紹,信宜市分別和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華南研究所信宜水環境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學信宜水環境治理中心,制定轄區內四大流域水生態環境三年系統整治實施方案。計劃投入3億元,加快推進水污染防治智慧化、智能化監測和預警系統建設。 該市還委托中山大學技術團隊建設了全省首個縣級污染防治智慧平臺,安裝分布式在線監測設備,建立數據分析和指揮調度中心,運用多種科學技術手段,強化“源—網—廠—河—流域”水環境信息化管理和動態化管控力度,完善水環境質量的實時監測、污染超標警告預警及污染溯源等長效機制。 此外,該市聘請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專家團隊長駐信宜,開展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保護項目研究。目前,針對鑒江和黃華江低氧問題展開了系統調查,科學分析研判低氧成因,已編制形成“兩單一圖”(問題清單、任務清單、問題點位圖),后續將嚴抓整改落實,做到責任到人、限期整改、逐一銷號。 通過縣級環境治理智慧模式,今年8月份,信宜國考池洞高垌橋斷面、省考鎮隆斷面水質類別均有提升,分別由1月份的Ⅴ類、劣Ⅴ類提升至Ⅲ類;另外3個國考斷面(國考黃華江荷塘斷面、金垌河爽底坪斷面、羅定江茂名出境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保持了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趨勢。(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