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針灸多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恢復期發揮作用,但在古籍中,針灸治療中風病并不分期!睆V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中醫師陳楚云告訴記者,臨床應用和文獻均證明針灸在早期介入有改善患者意識清晰度、穩定血壓等作用,且有助于促進缺血性腦卒中(以下簡稱IS)恢復期的肢體、言語等功能的恢復!搬樉脑谌毖阅X卒中全周期應用的管理模式值得進一步推廣! ![]() 案例:針灸治療半月后,中風后右肢無力得到改善 今年3月,52歲的羅先生(化名)突然出現了右側身體無力和言語不清的情況,家人馬上打120叫救護車送到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經檢查確診為“顱內大動脈閉塞所致腦梗死”,卒中中心立刻啟動“卒中綠道”,給與靜脈溶栓、SWIM技術介入取栓后,閉塞血管得以恢復再通。術后即予針灸治療,“0”耽擱啟動針灸康復。病情穩定后,羅先生就轉入了針灸科治療。 轉入針灸科時,羅先生已經可以自己坐起來和緩慢行走了,但仍然說話不清楚,右側肢體乏力,右臂也沒辦法抬離床面,手肘關節以下沒有力氣,右腕、右手指不能活動,喝水也容易嗆咳。針灸科主任中醫師陳楚云介紹,針灸科為羅先生采取了中西醫結合治療,采用醒腦啟闔調樞針法、同時輔助肩關節穴位結扎療法和浮針療法,藥物予二級預防及辨證選方用藥等。 “感覺每次治療完都會輕松一些,一次比一次進步,走路更利索,更容易抬起手臂,講話也流利了!绷_先生自述,經過半個月的治療后,他的右手已經可以抬舉過肩,可以不用借助拐杖行走。先生感慨,中醫針灸實在是太神奇了。 ![]() 醒腦啟闔調樞針法:來自古籍數據挖掘的中風針法 “隨著天氣轉冷,中風的病人會越來越多!标惓平榻B,我們常說的“中風”,就是腦卒中。像羅先生這種情況為缺血性腦卒中(IS),占全部腦卒中的60%~80%,指的是因為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局部腦組織因缺血、缺氧壞死,從而引起一系列癥狀,常表現為偏癱、失語等。 陳楚云指出,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IS的死亡率大幅趨降,但致殘率卻高居不下,而且后期的醫療保健和康復治療等也給家庭及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2018年我國1853家三級醫院IS者的住院總費用高達654.32億元。 “針灸防治中風病有悠久的歷史,”陳楚云介紹,針灸古籍里有大量的針灸大家治療中風病的經驗,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開發了針灸古籍經驗推薦平臺!巴ㄟ^對150本針灸古籍中‘中風’數據進行挖掘,我們發現古代針灸大家治療‘中風’以‘醒腦’‘開闔’‘調樞’為主要治法,經專家論證,選取了百會、水溝、中沖、環跳、風市、陽陵泉、懸鐘、肩髃、曲池、合谷等穴位組成了醒腦啟闔調樞針法! 針灸早期介入中風治療,獲益更多 陳楚云介紹,治療IS一般分為四個階段:溶栓或血管內機械取栓是目前治療超急性期IS(<24h)最有效的方法,急性期(1~7d)則以預防腦損傷和并發癥為主要治療目的,亞急性期(7d~6m)>6m)的治療則以幫助患者快速康復為主。 “現在,針灸多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恢復期發揮作用,但在古籍中,針灸治療中風病并不分期,像‘醒腦’腧穴針對的是中風病急性期的病機,提示醒腦啟闔調樞針法同樣適用于超急性期或急性期IS患者!标惓平忉,“比如說,IS患者在超急性期(<24h)會非常焦躁,而且血壓心率也不穩定,在這個時候,針灸的早期介入可以使患者情緒穩定下來,也有助于后期的康復! “依托廣州市中風病針灸治療臨床研究與轉化基地,我們進行了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證實醒腦啟闔調樞針法可有效地改善中風患者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标惓平榻B,臨床應用和文獻均證明針灸在早期介入有助于改善患者意識清晰度、穩定血壓等,有助于促進IS恢復期的肢體、言語等功能的恢復,“醒腦啟闔調樞”針法在IS全周期對患者病情均有一定改善,“醒腦啟闔調樞” 針法在IS全周期應用的管理模式值得進一步推廣。 ?铺厣夹g知多D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針灸科目前擁有毫針針刺、拔罐、艾灸、推拿、刮痧、溫針灸、靳三針療法、平衡針、腹針、穴位埋線、龍氏整脊等40余種特色技術。除了“醒腦調樞啟闔針法”,這些廣受患者好評的“寶藏技術”,你都了解嗎? ![]() 嶺南火針 嶺南火針為李氏針法之一,是用火將特制針具的針身及針尖燒紅后迅速刺入穴內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借助火力和溫熱刺激,以溫陽祛寒、疏通氣血來達到治療目的,可廣泛應用于內科、外科、婦科、皮膚科、骨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療效顯著。如頭痛、面痛、乳腺增生、靜脈曲張、痛經、月經不調、帶狀皰疹、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肩周炎、鼻炎、咽炎等。 刃針 刃針療法以《內經》中的經筋理論作為理論基點,在傳統九針基礎上結合針刀療法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治療頸臂腰腿痛的獨特方法。它是以中醫經筋學說和現代解剖學以及現代生物力學為基礎,以軟組織損傷為主要病理改變,以刃針切刺和牽拉治療為主要治療手段。臨床上使用刃針治療與筋骨疾病相關的各種痛癥,如頸椎病、慢性腰肌勞損等。 火龍藥酒熨法 火龍藥酒熨法是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針灸科首創的特色療法,屬李氏三變針法的傳統灸法范疇。主要是以溫通散寒、通絡止痛中藥成分藥材浸泡制作的火龍藥酒,通過在十二經皮部進行燃燒熱熨以達到治療目的,在傳統藥酒外用的基礎加上火的溫熱可加強藥酒通絡止痛的作用。適用于中醫辨證屬于風、寒、濕引起的頸、肩、腰及四肢的各種痛證和麻痹證,具有疏風通絡,散寒除濕、溫經止痛的功效。 名科介紹: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針灸科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廣州市中醫醫院、廣州市針灸醫院)針灸科創建于1952年,至今已有70年的歷史。伍天民、余志勇、張漢樑、祝維峰、李麗霞、林少貞、黃應杰等針灸名醫先后在這里主持工作。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形成獨具嶺南特色、注重傳承、勇于創新的學術特點,成為特色鮮明、底蘊深厚、優勢突出的大?啤,F為國家“十二五”中醫重點?、廣東省“十一五”中醫重點?、廣州市“十二五”中醫重點?、廣州市針灸防治中風病臨床醫學研究與轉化中心,2019年上榜廣東省“醫院最強科室”。 七十載名醫輩出 ![]() 伍天民(1890-1969) 廣東高要人,伍氏原為經商之人,其妻子久患不愈胃病被曾天治用針灸治愈,遂拜其門下,學成后在廣州開設門診,開班授徒。1960年調任廣州市中醫院主持針灸科工作,1962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一批“廣東省名老中醫”榮譽稱號。 ![]() 余志勇 廣東省梅縣人,1962年畢業于廣州中醫學院本科醫療系(首屆),1981-1993歷任針灸科副主任、主任職務。任廣東省針灸學會副會長,拜伍天民教授為師。余主任重視針灸的辨治,如治療面癱有重視針灸方法的選擇和電針的刺激量、注重近端選穴和遠端選穴相配合、根據病程確定針刺的深淺等特點。 ![]() 張漢樑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原針灸科副主任,副主任中醫師 1967年畢業于廣州中醫學院,現任針灸科技術顧問,任中華醫學會中西醫結合分會神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獲廣東省白求恩式先進工作者、廣州市“先進中醫工作者”等嘉獎,F為本院醫療質量制控委員會、藥事委員會、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成員,擅長治療中風病、癲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疾病。 ![]() 祝維峰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院長 兼任廣州市中醫藥學會會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廣東省名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三十余年,擅長于失眠、中風、頭痛、眩暈、顫證、癡呆、胸痹、心悸等內科疾病的治療。 ![]() 李麗霞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針灸科學術帶頭人,原針灸科主任,主任中醫師 嶺南針灸流派代表人物之一,洞見《黃帝內經》針灸理法經穴方術理論,融會嶺南中醫學的特色精華,守正創新形成獨特的嶺南李氏三變針法,嶺南火針為李氏三變針法之一。 ![]() 林少貞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原針灸科副主任,主任中醫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教授,廣東省名中醫培養對象,廣州市優秀中醫臨床研修人才,廣州市優秀中青年中醫骨干。長期從事頸肩背腰腿痛臨床工作。擅長運用中醫藥、針灸、拔火罐等療法治療頸椎病、頸肩背部軟組織損傷、腰腿痛及與脊椎相關之內臟病。 ![]() 黃應杰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針灸科副主任,副主任中醫師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荔灣區中醫師承導師,廣州市中醫醫院名中醫學術繼承人,師承張漢梁主任。廣東省針灸學會生殖泌尿男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針灸學會脊柱病分會委員等。 該科目前擁有華南地區針灸古籍收集最齊全的“針灸古籍數據庫平臺”,并將與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合作建設針灸古籍及中醫知識庫、針灸AI智能臨床輔助診療庫和針灸科研平臺和數據中心。 針灸科首創“李氏三變針法”,目前臨床開展48種針灸療法?蒲许椖俊靶涯X啟闔調樞”針法在缺血性腦卒中全周期管理中的應用和轉化,獲得廣州市衛生健康委中醫藥臨床核心重大專項立項。 2022年成立“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工作室”“首席科學家許能貴工作室”,引進賴新生、傅杰英、孟杰、李萬瑤、易瑋等知名針灸專家并成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為針灸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婉虹 通訊員:王雯玉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李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