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現場 作者 會議組委會 供圖
中新網廣東新聞12月28日電 (記者 王堅)全國工業文化發展大會暨第六屆中國工業文化高峰論壇28日在廣州舉行,同期舉辦了廣州工業文化遺產平行會議。該會議以“傳承工業文化,創新城市活力”為主題,聚焦保護工業遺產、弘揚工業文化,邀請專家學者等共同探討推動工業遺產保護管理和活化利用的有效實施路徑。 會上發布了《廣州市工業遺產管理辦法》,這是廣東首個地市級工業遺產規范性文件,對廣州市工業遺產的定義、管理架構、普查和預保護、認定程序、保護管理責任人、保護與利用發展政策等內容進行了界定和明確,推動全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發展。 會議現場,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工程師胡志剛指出,工業遺產是工業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城市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這些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對于廣州進一步弘揚優秀工業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制造業立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胡志剛表示,廣州將發揮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到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工作,形成多部門多層次協作協同的工業遺產保護機制,依托工業遺產發展工業旅游、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等新業態,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帶動性和影響力的工業遺產項目,弘揚工業遺產當代價值。 廣州工業文明發展歷史悠久,工業文化積淀豐富。工業遺產既是廣州近現代歷史文化的重要物證,又是廣州獨特的城市記憶。這些工業遺產見證了廣州不同階段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是城市創新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是廣州工業發展的“根”和“魂”。 廣州保留有大量珍貴的工業遺產,由于總體以輕工業為主,輔以小部分鋼鐵制造、船舶修造等重工業,因而工業遺產既有小規模的工業設施、廠房,又有大尺度的重型工業基地,并呈現明顯的沿珠江分布的空間特征,如珠江后航道兩岸的芳村、白鶴洞、白鵝潭地區是密集區域,此外,西村、員村以及工業大道沿線也集中了大量的工業遺產。 近年來,廣州堅持以規劃為引領、以問題為導向、以保護為核心,積極推動工業遺產的挖掘、保護和利用。其中包括,全面開展廣州市工業遺產線索摸查和深入核查、制定出臺《廣州市工業遺產管理辦法》、組織開展首批市級工業遺產認定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