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東新聞1月3日電 (蔡敏婕)近日,IDC與浪潮信息聯合發布《2022-2023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報告顯示,本年度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廣州位列“中國AI城市排行榜”TOP5,排名第6至第10的城市依次為成都、蘇州、南京、天津、濟南。 據悉,上述報告從人工智能計算力產業發展趨勢、區域算力分布和行業滲透度等維度進行評估,旨在科學描繪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階段和整體情況,為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提供極具價值的參考依據和行動建議。 總結上述十大城市的發展情況,頭部城市的共性特征是,較早的政策引導和配套政策保障,充分的智算基礎設施規劃、投入,達到上百家AI企業集聚、十萬級人才保障,千億級AI產業集群規模。 廣州作為我國的一線城市,2021年發布了《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指出構建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鏈長制”,通過開展“十百千”戰略發展計劃,建設10個人工智能產業園,開展100個人工智能典型場景應用示范,培育1000家左右人工智能企業,創新協同良好的產業鏈體系。實施“2+4+N”產業培育工程,遴選先進制造、車輛交通、健康醫療、城市治理四條人工智能優勢賽道,重點培育龍頭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賦能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 IDC報告建議,中國人工智能應用具有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各個城市和區域具有不同的環境、地理位置,以及各自的產業優勢,可以此為基礎,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路徑,并給其他城市提供借鑒,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