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東新聞1月9日電 (記者 唐貴江)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呼吸科主任馬為教授接受媒體訪問時,就備受關注的老年人防護答疑解惑。 馬為教授表示,新冠病毒感染無論是“乙類甲管”還是“乙類乙管”,都是要按照傳染病治療的。因此,借鑒以往對天花、麻疹、乙肝等傳染病控制的經驗,注射疫苗是必須的,而且是全程接種,全程接種會使死亡率和重癥率降低。 馬為教授提醒,對于65歲以上,特別是有四種以上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是這次奧密克戎攻擊的重點對象,所以更要盡快完成全程的疫苗接種,這是阻斷病情加重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很多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馬為教授表示,這是很多老年人滯后接種疫苗或者不接種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才是需要接種疫苗的重點人群。我國的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數量很龐大,還是建議盡快、盡早全程注射疫苗。如果平時規律服藥,長期把血壓和血糖都控制在比較穩定的狀態,是完全可以去安全地注射疫苗的。 元旦、春節即將到來,馬為教授提醒,需要注意的是,在轉陰后的兩三周時間里不是所有人都能產生這次奧密克戎的抗體,當免疫功能低下的時候,就會有再次感染的風險。感染過新冠病毒的老年人身體會比較虛弱,會誘發原有基礎疾病的加重,所以,建議即便是已經“陽康”的老人,還是盡量減少聚集活動,走親訪友要量力而行。 老年人萬一感染的話,馬為教授表示,如果是輕癥,包括高熱、惡心、嘔吐,如果自己能夠處理,就盡量居家處理。但是當出現氣促、呼吸困難、原有的疾病癥狀加重,包括血壓、血糖異常、頭痛,或者是肢體運動障礙,這些癥狀加重的情況下,要去醫院就診。(完) |